全國各地的中心企業服務中心是事業單位編制,所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他們服務的對象是企業,做些表面文章還是容易博得企業的喝彩的,畢竟政府的單位還有“婆婆”的管理職能:貸款、融資和項目補助還是他們說了算。
但是南寧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卻沒有把自己當成是“皇帝的女兒”,正如中心的負責人所言:我們必須成為全行業內轉型最快的單位,真正為中小企業服務。
南寧企業服務中心設立了5個服務平臺,其中有一個平臺——南寧市中小企業培訓平臺在全國范圍頗有名氣——這個平臺打造了一個金燦燦的黃金招牌——南寧中小企業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每年有10次課程,共計20天,邀請的授課老師全部是全國的知名管理專家,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己的經營情況來選擇課程,實現“菜單式”選擇受訓。
2月26日,著名的實戰管理專家、華商智業總裁劉春華在這個平臺上的主講課程是《企業文化的落地和執行》。這個課程相對來說是比較難講的課程,因為企業家對于技術類和資質類的課程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管心”、“人文”和“藝術”類的管理技能相對難以“內化于心和實化于行”。會議的現場人員爆滿,共計到場的企業家達到286人,是南寧市中小企業培訓現場到場人數歷來最多的一次。
那么究竟如何讓企業文化落地并執行到位呢?劉春華的觀點是,企業文化千萬不能“為文化而文化”,不能做成面子工程,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口號上墻,標兵上榜,文章上報”的“偽文化”。文化的設計要“倒逼流程”,客戶需要什么樣的企業風格(Style)和企業服務人員狀態,那你就設計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內容。企業文化的兩個維度,一個是對外,形成品牌形象,一個是對內,營造企業文化氛圍。
如此,企業文化應該分為:VI/CI,BI和MI,也就是可視文化,行為文化和觀念文化。開始大家是要做到形象的標準和統一,后來做到行為的規范,最后固化于制度,內化于心,形成統一的價值觀。這個階段,先“同言同語”,再“同心同德”。
最后大家得出學習感悟:
1、文化內部復制和傳承的方法;
2、文化考核量化工具和視角;
3、文化的冰山理論的運用;
……
一共85條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不必每個都落地,只要有一到兩個能落實到位,一定會有讓你驚嘆的效果。從而,能激發企業管理者繼續運用文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所謂“文化”,是“文火”加上“感化”,決定了文化管理的持久性要求,但也決定了文化的魅力所在:“如片片斫木,轟然倒之,頓時迥然”。
培訓的最后,按照慣例,劉春華贈給南寧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一首藏頭詩以共勉:
南國初春百花爭;
寧靜致遠憑蜂擁。
企及夏陽高照時,
業已碩果沐東風。
南寧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表示,培訓結束后,他們會繼續跟蹤落地效果?!耙床蛔?,要做就要做到位”,他們的這種“政府職位,市場角色”的態度和韌勁,值得其它地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