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走進華商>新聞動態新聞動態
HUASHANG ZHIYE綜合性培訓及咨詢管理方案供應商
劉春華兩首詩句解讀: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時間:2021-03-27 來源:
華商智業 作者:華商智業 點擊:1408次
我最近給民營企業家和國有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授課的過程中,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底層邏輯也做了解讀,這個解讀引起了企業家的高度關注。
2021年新年剛過,幾只大老虎相繼落馬,這背后好和政商關系的營造也不無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規則逐步滲入人們的心理和日常行為之中,在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和權力尚未被有效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前提下,不健康的政商文化曾經一度滋生蔓延。
?
“你看中我手中的權,我看中你兜里的錢”,表面上看,交易雙方“等價交換”,各取所需,皆大歡喜,實則是一方違紀違法,一方背負“原罪”。稍有個風吹草動,前者鋃鐺入獄,后者苦心經營的企業頃刻崩塌。
從歷史上看,中國有商輕官貴的傳統,掌握權力的各級官員把持著,如審批、監管等重要資源,從商者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發展下去,就不得不去以利開道,換取權力的庇護。手握權力的人也熱衷通過商人將手中的權力“變現”。而當商品交換的原則滲入這一過程后,雙方甚至會把違法的權錢交易看得理所應當,長此以往則誘生了諸多政商文化中的潛規則。
“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自古以來 ,這種以權利相交的政商畸形關系,最后都是以悲劇收場的,即便是那個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時代亟待構建新型的政商關系,需要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時代需要的新型政商關系就是“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核心在于“親”和“清”兩個方面。
首先看“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政府領導干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好分寸,并不意味著領導干部可以對民營企業家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對他們的合法權益不予保護,而是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這要求領導干部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與企業家真心實意地打交道,特別是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解決。
我們來看,在底線上的“親”,不是道路以目,而是貼近現場,公正公明地為商界服務。
再來看“清”。要做到“清”,首先要著力完善相關體制機制,規范權力和資本的行為,同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需要政商雙方恪守公仆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各守原則、相向而行。政府干部牢記自己是公仆的定位,而企業家需要把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二合一。政府干部要時刻關注健康的營商環境的發展,而企業家要 “聚精會神辦企業、遵紀守法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我們來看,這里提到的“清”,是正本清源,是風清氣正,是清清爽爽,是向上向善。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親”,應該是鄭板橋的那首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所以,種樹的未必是為了留一片綠蔭給百姓,只有心中裝著百姓疾苦的管理者才會無樹也有蔭。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清”,應該是王冕的那首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
而這滿乾坤的香氣,一定是在隆冬末的春天里飄散四溢,氤氳開來,沁人心脾。
(本文部分觀點特別鳴謝《中國文化報》記者田國壘;本文作者:劉春華;作者簡介:中國著名職業經理人和管理實戰專家;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雙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EMBA課程教授;原海爾集團營銷總監,原帥康集團常務副總裁,中國營銷界最高獎項——“營銷金鼎獎”獲得者;中國品牌界最高獎項——“太陽花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