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過去的2014年,竟然有30天是站在北大的講臺上。2015年預定的課時量到現在為止也突破了35天。
我無法高興,無限的誠惶誠恐隨之而來。我戰戰兢兢地給助理說,2015年的北大課程可以了,別再接受邀請了。
受邀當然是信任我,但是我能否可堪信任,要看我在2015年的學習和成長。時常想起北京大學的校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又懷念起陳寅恪先生的自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啟發和鼓勵;你講授的不是理論,而是實戰和感悟,如此,你才和他們統一在了同一個頻道上。
花了高學費來到北大課堂聽課的學員都是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級的管理者,他們身經百戰,誠如曾國藩寫給他九弟的家信所言:“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他們聽課不僅要聽到為什么,更想知道“為什么不,還可以怎么樣?”等更深層次的內容。說實話,如果你沒有做過企業的高級管理者,沒有經歷過高層領導的崗位,沒有操盤企業時的糾結和彷徨,你或許連控場都成問題。
有幾個好友也是老師,講課的功底了得,但還是半途而廢,背后濕透后下半場放棄,下午的課改為了互動討論。
“他們太冷漠了,根本不給你互動”,后來好友說,“我不講沒有靈魂的課”。可是,學生們卻總抱怨他們不在一個頻道上。
問題就是出在“調頻”上。只有兩天時間,你要把你的觀點講述出來,還要激發他們的新思考,這絕對是門技能,更是門科學,還是門藝術。
“先讓他們聽進去,讓他們跟著你走,然后你再感染他們,接下來才是記得住,互動得起來……”我的忠告總是泛泛,但確實是大部分學員喜歡的方式。
有個好友講課,每每十分鐘就要拋出一個笑話,讓大家捧腹的同時,也完成了調頻任務,課堂氣氛很不錯。如果換了講究的老師,可能認為不務正業,但是我支持這位老師的現場實踐。課堂上,從來沒有失敗的學員,只有失敗的老師。
還有一個環節是“拷問”。學生們常常舉手提問,希望某個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延展,這個時候,在征求大家的意見后,要繼續拓展下去。此時應該舉一反三,并且能囊括2C與2B兩個行業的不同展現,如此就照顧到了大多數學員的經驗和背景。
“真誠是可以讀懂的”,我始終堅信這一點。當你是真心的希望學員能夠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你的言行本身就會感染他們。我結束后,總喜歡給學員留點寄語,每每也能感動很多的老板學員們。甚至于許多學員把我的留言回去后裱好,掛在自己的背后,當作座右銘。后來他們發短信給我:有了新的座右銘,風水都改了,生意一下子就好了。其實,哪有那么神,無非是自己改變了心性,思維發生了變化,行為隨之而變,結果也就迥然了。
這個座右銘的內容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誰的座右銘都是妥帖的。
因此,我這個老師,也算是編外的北大老師吧——2015年給你的承諾是:我無法改變你企業的現實,但是一定能改變你對現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