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為什么要嚼兩粒益達,嚼一粒不行么?結婚為什么一定要拍婚紗照?護發素又是個什么玩意?當習慣成為一種常識時,品牌不用再花一毛錢就能持續地享受這種力量帶來的回報。
——習慣的力量
2017年3月9日,國內知名高級職業經理人、著名管理實戰專家、華商智業董事長劉春華受寧波市公務員與轉業軍官培訓中心邀請專題授課《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和《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詮釋》,參與課程的學員共計240余人,皆為軍隊轉業干部,根據此次學員的實際情況,劉春華老師特別精心準備了大量的實戰案例: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談到中國制造2025、從商業模式民主化講到營銷思維故事化,旁征博引,語言精妙得到了在場學員一致認可。
營銷不是滿足用戶的消費習慣,而是創造用戶的消費習慣。這也是劉春華老師在講到互聯網+時代管理9大變革之銷售思維及時化時,所提出的重要觀點。市場營銷,就是一場營造幻覺、錯覺與心理暗示的狂歡。而這場狂歡的巔峰極致玩家們,則可以把一件讓人陌生的新產品,在轉眼間變成消費者的老朋友。
不管是什么樣的牙膏廣告,總是把牙膏涂得滿滿滿滿的,否則誓不罷休,相信如果牙刷上刷毛能做多長,牙膏也就能抹多長。可是事實上,一次刷牙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牙膏?當然真實的答案,永遠不會從牙膏廠商口中得知。再比如,原本根本沒有“體臭”這個概念,“體臭”的概念被提出,正是杜邦發明了肥皂之后。這一定是個巧合。
為什么吃肯德基麥當勞的時候總要搭配薯條?你有沒有想過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包薯條?或者,為什么去電影院一定要買包爆米花?這簡直可以列為現代生活十大未解之謎。
通過眾多案例分析,劉春華老師總結銷售思維即時化的三個特點:1、不是去購物,而是在購物。2、產品應該在路上。3、創造用戶的消費習慣。而后學員們也頻頻與劉春華老師互動,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對于某些論點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角度新穎,令劉春華老師受到很多啟發,在這種教學相長的氣氛中,本次課程也落下帷幕。